3)第143章 用知识的火苗,点亮大唐王朝的未来!_大唐至尊龙帝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渐减少残暴手段的原因。

  因为暴政,终究结不出良果。

  特别是在想要迎接发展的时候,稳定,才是第一等重要的前提条件。

  李建元追问道:“都城周边,是一个绝佳的选择,具体的位置,你们可想好了?”

  慕容观复往前走了一步,倡议道:“陛下,臣以为,不如就选在都城西边的王家村吧。”

  “王家村?有什么说头?”

  “王家村向来有喜爱读书的风气,在十里八乡中虽不富裕,但出过不少才子,其内心里接受义务教育的意愿更高,定然更乐意配合咱们的行动。加上王家村周围地势开阔平坦,用来建学校,也非常方便,能省不少时间。”

  实际上,这个地方是三人在来的路上就商量好了的,只是由慕容观复说了出来。

  此次只是试验,为了弄清楚具体实施过程中会遇到的问题,提前准备好解决的方案。

  或者,至少心里能有个底,以免出现太多不可控的因素没,导致整体计划的崩盘。

  那么,一个更有读书风气、更愿意配合实施义务教育举措的王家村,当仁不让,成为三人的首选。

  “可!朕允了。”

  “陛下,还请你给此地取个名字吧。”

  李贤所说的取个名字,自然不是请陛下给王家村取名字,王家村有自己的名字。

  他的意思是,请陛下给计划开始实施的地方,留一个值得铭记的记号。

  概而括之,就是一种仪式感,一个标志,表明此事、此地的重要性,用以同其他地方区别开来。

  办正事,自然要有正儿八经的名头。

  “此地,是朕给大唐王朝未来种下的禾苗,期待着它来日能结出丰硕饱满的稻谷,就叫它义务教育试验田吧。”

  “义务教育试验田?”

  李贤自顾自低声念叨了一句。

  感觉这个名字念起来拗口,说出来也别扭。

  但听过陛下的释意后,顿觉贴切而又奇妙。

  王家村,如今埋下的,不正是日后大唐读书人的种子么?

  “谢陛下为我等解惑!”

  慕容观复和广语堂二人,交流了一下眼神,忽然一起躬身喊道。

  到了这个地步,两人早已经看明白了。

  在陛下的心中,必然早就有了具体的举措和实施的地方,连名字都胸有成竹。

  陛下,分明是在提点自己等人呐!

  “哈哈!无妨!你等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,体悟到朕的意思,实属不易。”

  调教、提点他们,在李建元看来只是小事而已,不足道也。

  要是自己带着他们走,他们还走偏了,那才麻烦呢!

  望着三人深深的黑眼圈,李建元开口道:“好了!剩下的具体工作,你们三人和礼部商量着解决吧。现在,朕还有一件事要让你们去办。”

  “陛下请吩咐!臣在所不辞!”

  三人一同躬身,准备接令。

  李建元脸上露出狡黠的笑容,指着门口道:“朕命你们即刻回府睡觉,在明日天亮之前,不得出府门!”

  三人微微一愣,接着轻笑一声,“臣!遵旨!”

  待三人走后,李建元理了理心头的思绪。

  义务教育非一时之计,而是长久的国策。

  如今,算是踏出了第一步。

  王家村成为第一个义务教育试验田,会开始建立学校,召集老师,然后培养学生。

  再慢慢改革礼部,驯化礼部的官员,让他们摒弃落后死板的科举制度,开始适应新的国策。

  期间出现新的问题,就迅速找到合适的对策解决。

  一项国策的推进,不仅要有果断且坚决的决策,还要有落地实行的推演。

  等到王家村取得成效之后,就可以在大唐王朝的各地建立起第二个、第三个等等义务教育试验田。

  等到大唐王朝各地布满义务教育试验田,教育的星星光点,在各省的土壤上面亮起。

  届时,李建元只需要大手一挥。

  一声“火起”!

  便能点燃大唐王朝教育的烈火,形成席卷国内的燎原之势!

  用知识的火苗,点亮大唐王朝的未来!

  请收藏:https://m.jshen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